来自意大利的明信片 --- 第三站佛罗伦萨
上一站博洛尼亚
结束了博洛尼亚24小时旅行,我们拖着行李箱又坐上了南下的火车。佛罗伦萨离博洛尼亚也不远,火车车程不超过2小时。又是上午10点多的火车,到佛罗伦萨正好午饭时间。
我们入住的小酒店离圣母百花大教堂步行就10分钟,离火车站也就15分钟,位置极其方便。只有一个缺点,就是房子太老,没有电梯,而我们的房间在3楼,于是,我们母女三人,每人只好吭哧吭哧把自己的行李箱扛上楼。后来这样的情况多了,臂力也练出来了,见怪不怪了。
行李一放下,已经饥肠辘辘的我们,没有浪费一分钟,马上冲下楼找了家打分还不错的餐馆大吃了一顿。这里顺便对比一下,1欧元兑大约1.09美元,在意大利下馆子比在美国感觉便宜,从前菜到甜点,外加葡萄酒,一家四口一顿饭吃60欧大约就够了,可是放在美国,100美元拿不下来的。
酒足饭饱之后,慢慢逛到了领主广场。我们计划在佛罗伦萨住两夜,因此,每天的活动已经经过高度取舍的。佛罗伦萨正值旅游旺季,很多出名的艺术馆、博物馆的门票,如果不事先在网上购买,现场很可能白跑一趟。我们第一天下午先去参观了领主宫博物馆。
说起领主宫,就必须提到美第奇家族Medici。美第奇家族是佛罗伦萨中古世纪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家族,15至18世纪在欧洲拥有强大势力的名门望族。从这个家族诞生了几位意大利中部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家、银行家,甚至还出了三位教皇。这个家族出资发明了钢琴和歌剧,赞助了圣彼得大教堂和圣母百花大教堂的建筑,也赞助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伽利略,等等。而这个领主宫是这个家族在统治佛罗伦萨时的住所和办公所在地。进入这个博物馆,就马上可以领略当时艺术家们的高超水平。我,不知为什么,特别关注天花板,惊叹艺术家们居然在天花板上的作品如此叫绝。作品内容,除了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就是为美第奇家族中的伟人们歌功颂德。Netflix几年前播过一部讲述美第奇家族的剧Medici - masters of Florence,估计不错。
我悟出一个道理,在中古时代,没有我们现代的媒体,当时的大人物如果想要成为“网红”以左右民意,他们就需要和艺术工匠联合,搞个高大形象的雕塑或是精美绝伦的壁画来表现他们的丰功伟绩。因此,不少内容被政治化的。
参观完领主宫博物馆,我们迅速在附近吃了比萨饼,就向米开朗基罗广场进发。我们一边散步,一边照相,走到广场时已近黄昏。
广场在阿诺河南岸,市中心以南的山上,最著名的市景俯瞰地点。这座广场从名字上就知道是为了纪念米开朗基罗而建,广场各处点缀着一些他留在佛罗伦萨的著名作品的复制品,例如在广场中央的青铜大卫像。同时,还建有观众席,布置着音响设备,一看就知道这是整座城市娱乐中心。
我们席地而坐,在这里看夕阳。巧的是,偶遇一对从韩国来的情侣在广场举办婚礼,秀恩爱,于是我们也夹在人群里跟着起起哄,非常开心。祝福他们!
返回酒店,不知不觉佛罗伦萨已经华灯初上,还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第二天一大早,乘妹妹们还在酣睡之时,我计划沿着阿诺河边跑15英里。我外出旅行,每到一地,会尽量在当地的水系河流边上跑步打卡。河流是一地的生命滋养源泉,因此,让自己在跑步中更多地与这方水土连接。跑得不快,但是却很开心。不过,每天走路至少3万步,另外又跑15迈,后来事实证明是过度训练了。这个15英里是我这个旅行中跑得最开心的最后的一次训练,第二天,我就发现左侧的脚底板不适,于是再也没能跑更长距离的。
跑完步,对自己的奖赏就是去大吃一顿早午饭,我们三人非常愉悦地狼吞虎咽下:两个羊角面包、一份煎蛋卷套餐、三张提拉米苏口味的松饼,我还要了一大杯卡布奇诺咖啡。此处就不贴图了。
午后,我们的任务是登圣母百花大教堂和钟楼,以及参观乌菲兹美术馆。登顶教堂和钟楼绝对是力气活,孩子们非常喜欢,那又陡又窄,阴暗盘旋的中世纪楼梯,还真的有点像是置身于悬疑电影之中。教堂里的精美,我就不写了,因为我的词语无法描述,从教堂顶就可见一斑。
乌菲兹美术馆绝对是“不去打卡就不是人”的景点。美术馆始于1560年,其中的收藏历史悠久,美不胜收。每一幅名作前,都是人头攒动。
我比较受触动的是波提切利的“诽谤”。
波提切利的这个作品是根据希腊画家阿佩莱斯的一幅画中的文字描绘成的。
画面极具艺术张力,仿佛是一幕戏剧。
画面背景是罗马神殿。画面中心是三位女子,正把一个裸体的男青年拖拽到国王面前审判,画面中间身披黑色斗篷的男子是「诽谤」;拖拽着裸体男子的蓝衣服女子是「背叛」,她手持着火炬出卖了同伴;裸体男子对应的是「无辜」,他双手合十,向上天祈祷真理能拯救他免于被诽谤;蓝衣女子旁边的两个女子,一个是「虚伪」,一个是「欺骗」。她们两个正在为「背叛」梳理头发;在王座上面坐着的国王长着两只驴耳朵,旁边两个给他灌迷魂汤的是「无知」和「轻言」;画面左侧披着黑袍的老妇人是「忏悔」,她转头看向后面的裸体的「真理」,希望她能拯救「无辜」,但是「真理」却把自己的头和手指向头顶,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最有意思的是,这里除了「无辜」以外,只有「真理」是一丝不挂,袒露一切,可是,在场的人似乎对「真理」视而不见。
这幅作品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动势”,波提切利在绘画技巧上达到了炉火纯青,就连背后的罗马柱上面的雕塑也描绘的非常细致和巧妙。
我在作品前沉思良久,感叹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对世界、人性的洞察力是深刻的,他们既是艺术家又是哲学家,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作品在几百年之后,仍令人仰慕。
佛罗伦萨确实值得,这两天我们收获满满。同时期待下一站 — 罗马(1)。